认证会员登录 三品企业密码获取

会员帮助 | 公告 | 意见反馈 | 客服热线:400-0460-100

高级搜索 热门搜索:白酒 奶粉 葡萄酒 苹果 食用油 脱水蔬菜

新闻中心

首页 > 资讯 > 新闻中心
2019年我国农业科学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11月20日,记者2020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上获悉,2019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生物安全、“舌尖上”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利用大刍草挖掘玉米密植增产基因。由中国农业大学田丰团队主导,首次从玉米野生种大刍草中克隆了控制玉米紧凑株型、密植增产的关键基因,建立了玉米紧凑株型的分子调控网络,为玉米理想株型分子育种、培育耐密高产品种提供了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杂交稻自留种。由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王克剑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借助基因编辑技术将杂交稻中4个生殖相关基因敲除后,成功将无融合生殖特性引入到杂交稻当中,从而实现杂合基因型的固定,这是首次在杂交稻中实现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从0到1的突破,为解决杂交种制种繁、留种难的行业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发现黄瓜分枝调控新基因。由中国农业大学张小兰团队主导,发现侧枝调控新基因(CsBRC1),阐明了生长素和侧枝调控基因之间的直接联系,为调控侧枝的生长、促进黄瓜高效生产提供了新策略。
  建立高杂合物种单倍型基因组组装的新方法。由南京农业大学张绍铃团队主导,完成了梨花粉单细胞测序,自主开发了“条形-编码”(Bar-coding)的单倍型基因组组装技术,成功组装了高杂合梨两套单倍型基因组,为复杂物种基因组的单倍型基因组组装及等位基因分析提供有效方法,推动了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
  揭示反刍动物的进化及其独特性状的分化机制。由西北工业大学王文团队主导,通过大尺度、跨物种、多组学大数据分析与实验的研究思路和手段,阐明了长期有争议的反刍动物进化关系和历史,解析了反刍动物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阐明了反刍动物多样性形成、演化和极端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对牛羊品种选育、人类再生和癌症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发现两种可转移替加环素高水平耐药新基因。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团队联合江苏农科院王冉团队发现了两种新可转移高水平替加环素耐药新基因tet(X3) 和tet(X4),揭示了替加环素耐药机制,为后续新药设计和研发指明了方向。
  解析非洲猪瘟病毒三维结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饶子和团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步志高团队等单位合作,采用单颗粒三维重构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全颗粒的三维结构,阐明了非洲猪瘟病毒独有的5层结构特征,揭示了病毒的组装机制,为开发效果好、安全性高的非洲猪瘟新型疫苗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感病基因培育抗白叶枯病水稻。由上海交通大学陈功友研究团队主导,通过编辑多个感病基因,攻克了水稻传统抗病育种周期长、抗性易丧失的技术瓶颈,开辟了作物抗病育种的新途径。
  解密土传病原真菌的强致病性。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团队主导,破解了土传病原真菌逃避植物寄主免疫反应的谜团,为深入解析土传病原真菌致病机理、开展靶向防控提供了分子基础。
  构建我国氮排放安全阈值定量评估新方法。由清华大学喻朝庆团队主导,首次探明了全国农业生产、氮排放和水环境质量的演化关系,量化了省级和全国尺度的氮排放安全阈值及超排量,明确了恢复水质的定量化管理目标,解决了氮排放安全阈值研究缺乏可靠的定量评估方法问题,为中国氮素的安全管理与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支撑。

网站许可证号:黑B2-2016007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黑B2-20160072
Copyright 2015 - 2022 XiZ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